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?

[field:writer/] admin 2024-06-28 0 0条评论

一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?

历史上著名的遗言有:

伍子胥: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!

伍子胥的遗言代表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对孩子说的话,怪就怪在夫差被蒙蔽了双眼。

王阳明:此心光复,亦复何言。

意思是说,我的心已如明镜,还有什么可说的呢?代表了一种对死的决绝。

唐伯虎: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亦何妨。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漂泊在异乡。

唐伯虎,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,经历过大是大非之后,好像被这个世界嘲弄了一般,或许这就是人生,他的遗言对世界无半点依恋,也是一种坦然。

鲁迅:忘掉我,管自己的生活;如果不,那就真是糊涂虫。

鲁迅先生,是我国近代思想家,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残害,使得新思想、新观念深入人心,在我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
瞿秋白: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,世界第一。永别了。

中国革命家瞿秋白,看来也是个吃货,不过这个遗言不掺杂半点哀伤,像是在去另一个世界报道。

冯如: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,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。

我国的航空之父,在去世前的时候,更多的是想的仍然是国家,而非自己,这是怎样的情怀呢?

二、兵圣伍子胥大结局?

据史记,伍员最终在小人的谗谄中,被吴王令其自杀。吴王曰:“微子之言,吾亦疑之。”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,曰:“子以此死。”伍子胥仰天叹曰:“嗟乎!谗臣嚭为乱矣,王乃反诛我。我令若父霸。自若未立时,诸公子争立,我以死争之於先王,几不得立。若既得立,欲分吴国予我,我顾不敢望也。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。”乃告其舍人曰:“必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为器;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。”乃自刭死。

三、国门悬头典故?

"头悬国门"的典故出自《 史 记 · 伍 子 胥 列 传 》

《 史 记 · 伍 子 胥 列 传 》

伍子胥在吴王阖闾去世后,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的他又扶助夫差即位,并帮助夫差打败越国。面对卧心尝胆处心积虑的越王勾践,他一次次提醒夫差,要警惕越国复仇。在伍子胥看来,自己耿耿忠心可昭日月,之所以指手划脚,话说得不怎么中听,也是为了国家。

可夫差听信谗言,反疑伍子胥谋反,竟于公元前484年秋,赐剑令伍子胥自刎。臣子永远是君王手中的棋子,谗言永远是宫殿里最流行的剧情。伍子胥临死时,对身边的人说:“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!”被冤枉的委屈和对国运的担忧让他死难瞑目。

但他这句遗言,却刺痛了夫差,夫差在震怒中,命以鸱夷皮做囊,裹其尸投入江中。而他的诅咒竟如审判,如天罚。九年后,越王勾践那支浩浩荡荡的大军,攻进吴国城门。

四、三国演义军规?

答:三国演义中的军规很多,也很严。

比如:七禁令五十四斩是古代军法。

七禁令:

轻军、慢军、盗军、欺军、背军、乱军、误军;

五十四斩首:

一:闻鼓不进,闻金不止,旗举不起,旗按不伏,此谓悖军,犯者斩之。

二:呼名不应,点时不到,违期不至,动改师律,此谓慢军,犯者斩之。

三:夜传刁斗,怠而不报,更筹违慢,声号不明,此谓懈军,犯者斩之。

四:多出怨言,怒其主将,不听约束,更教难制,此谓构军,犯者斩之。

五:扬声笑语,蔑视禁约,驰突军门,此谓轻军,犯者斩之。

六:所用兵器,弓弩绝弦,箭无羽镞,剑戟不利,旗帜凋弊,此谓欺军,犯者斩之。

七:谣言诡语,捏造鬼神,假托梦寐,大肆邪说,蛊惑军士,此谓淫军,犯者斩之。

八:好舌利齿,妄为是非,调拨军士,令其不和,此谓谤军,犯者斩之。

九:所到之地,凌虐其民,如有逼淫妇女,此谓奸军,犯者斩之。

十:窃人财物,以为己利,夺人首级,以为己功,此谓盗军,犯者斩之。

十一:军民聚众议事,私进帐下,探听军机,此谓探军,犯者斩之。

十二:或闻所谋,及闻号令,漏泄于外,使敌人知之,此谓背军,犯者斩之。

十三:调用之际,结舌不应,低眉俯首,面有难色,此谓狠军,犯者斩之。

十四:出越行伍,搀前越后,言语喧哗,不遵禁训,此谓乱军,犯者斩之。

十五:托伤作病,以避征伐,捏伤假死,因而逃避,此谓诈军,犯者斩之。

十六:主掌钱粮,给赏之时阿私所亲,使士卒结怨,此谓弊军,犯者斩之。

十七:观寇不审,探贼不详,到不言到,多则言少,少则言多,此谓误军,犯者斩之。